博书网
博书网 > 君为依(重生) > 第64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4节

 

方如逸指着那盆天目松:“大将军,这是谁送来的?”

“梁王,说是什么给音儿的年节礼,去岁冬就送来了。”左光路不解。“梁王为人向来和善,况且他马上就要娶音儿过门,将来就是一家人,这天目松定是没什么问题。”

“大将军,我看未必。”方如逸神情肃然。“梁王与何家,可是有往来的,天目松有没有问题,还是得看过才知。”

她给余照使了个眼色:“照儿,去瞧瞧。”

余照走到天目松前,拿起摆在一旁的剪子,小心翼翼地翻开土上的苔藓,慢慢戳着。才刚戳了两三下,刀尖便触到一个硬物,她忙挖出来一看,神色大惊:“姑娘,是方海!”

方如逸不知“方海”是何物,可左光路却脸色一变,赶紧将那团硬块接在手中,拨开残土,一股腥味在屋子里散开。

“这是什么?”方如逸捂着鼻子道。

“姑娘,这方海其实就是用蟹做成的药,能清火解毒,杀虫止痒,但却极其阴寒,用多了,便大有血亏之症。”

余照侧头问左光路道:“大将军,这几个月,左姑娘可是夜里难以入眠,若是用饭晚了一时半刻,便头晕眼花,心悸难忍?”

左光路勉强应了声“是”,脸色甚是难看。

“若只是少许,倒也无妨,可……”

余照的目光落在左光路手上,那方海硕大一团,还压得颇为紧实,瞧着像是调配之人生怕用料不足,害不了想害之人,才会如此。

“梁——王!”

左光路心头蹿上来一股怒气,狠狠把方海摔在地上,又伸了脚,想将这害人之物踩碎。可下一息,他却转身取来一方帕子,蹲在地上,一点一点把摔碎的方海小心收裹起来。

“要是大将军想用此物来责问梁王,恐怕他不会承认。”方如逸道。

左光路咬牙切齿:“老夫不明白,梁王为何要这么做!”

“这件事,多半不是梁王,而是何龄所为。”

左光路想了想,点头道:“何龄曾经想下手害你,如今又来害音儿,倒也说得通。”

“天目松本就是山南名品,何家老在本就在山南,何龄又与梁王有生意上的往来,她在山南采买天目松时,梁王想必已经告诉她,这天目松是要送给左姐姐的,她才做出这恶毒之事。”

“看来这件事,同梁王倒也没有什么关系……”

“此事虽然与他无关,可若我说,梁王欲反,大将军可信?”

左光路的手一顿,缓缓起身,神色震惊:“你,你说什么?梁王他……要谋反?”

方如逸目色沉沉:“梁王早就开始谋划此事,暗中在朝廷里拉拢官员,为自己做事。他私底下勾得何龄对他死心塌地,让何家做了他的钱袋子,再拿何家的财帛去收买尚未得势的文臣武将,一步步将他们扶上高位。

可他顶着闲散王爷的名头,手底下没有一兵一卒,始终不大安心。这才想尽办法,非要同武将世家结亲。先是我方家,然后又是大将军的左家。

可他知道,大将军心里只有忠君护国,教养出来的左姐姐定也是如此。所以,他必会想法子用左姐姐的命,要挟大将军同他一道谋反。”

左光路脑中唯有震惊,扶着桌几定了许久的神,才渐渐稳住身子:“你,你怎么会知道这些?梁王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之举……”

方如逸道:“此事出得太急,大将军心中尚有有些疑惑,也是常理。不过,同梁王的这门亲事,我还是想请大将军斟酌再三,莫要让左姐姐无辜丧命。”

见左光路神色迟疑,她又道:“方才大将军已经拿住了一个卖主求荣的暗桩,事情真相是否如我所说,我们回去,一问便知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

发落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虽然左光路不愿相信梁王会做出毒害自己孙女的事,更不愿相信他会暗中谋反,可确凿的证据实实在在摆在眼前,也由不得他不怀疑。

三人出了屋子,回到内室,左思音已然醒了,瞧着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,只是眉眼间却满是愤怒。

绑在柱子上的小婵,似乎失了力气,脑袋歪在一旁,脸颊上红彤彤的两个巴掌印,想来是左思音苏醒后,审问了她一番。

左光路沉着脸坐下:“这罪奴可说了什么?”

左思音摇头:“她嘴犟得很,非说自己一无所知。”

“大将军……姑娘,奴婢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啊……”小婵抖着嗓子道。

左光路举起手中的方海,冷眼盯着她:“你瞧瞧,这是何物!”

小婵慢慢支起脖颈,望见方海的瞬间,目光仿佛被刺痛了一般,连忙躲开:“奴婢,奴婢不认得这是何物……”

“呵!这可是件好东西,老夫把它送给你,日夜内服外敷,奖赏你服侍姑娘十分尽心,如何?”

小婵吓得发抖:“大……大将军,这如何使得,这是姑娘房里的物件,奴婢怎么能拿了去……”

“老夫都没说这是从哪里得来的,你居然知道它姑娘房里藏着,还敢狡辩自己没有卖主求荣!”左光路厉声喝道。

小婵一下子慌了,结结巴巴了半晌,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。

左思音起身走到她面前,语调冰冷:“若现下照实说了,我念你在左家服饰一场,给你留条活路。否则……你也知道我左家治军甚严,靠的就是决不姑息养奸的手段。”

“姑娘!姑娘奴婢错了!是奴婢猪油蒙了心,求姑娘和大将军放奴婢一条生路吧!”

小婵哭得厉害,左思音耐心等了片刻,神色稍缓:“既要招认,那便细细说来。”

“姑娘,六日前,奴婢外出采买针线的时候,一个矮胖的妈妈过来搭话,问奴婢是不是左家的侍女。奴婢问她是怎么瞧出来的,她说左家不重财帛,家里的侍女小厮都穿得很素,一看就知道。

奴婢老娘病了,家里正缺银子,心里有些埋冤大将军治家太严苛,不怎么给下人赏钱,就同那妈妈抱怨了几句。那妈妈说有个赚钱的营生,奴婢心一动,就问她是什么。她说让奴婢看住姑娘房里的天目松,要是姑娘想把这盆景挪出去,千万劝住就行了。”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