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4页
余弦也由着她。
不过在经过村里一户人家的时候,余弦敲响了对方的门。
那家人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,看见摄像头对着自己有些不自在,用乡音问她们是要做什么。
余弦听了一句,顺畅地改变了自己说话的口音,和老婆婆交流起来。
跟着她的宁秋:???
摄影师和跟拍导演:???
为什么她的方言说的可以那么流利,难道她是本地人?
余弦是不是本地人这个问题明显不重要。
因为她和老婆婆交流了一会之后,老婆婆就回了一趟院子,给她拿出一把柴刀。
还是那种一看就用了很长时间但锋利不减的老柴刀。
跟拍导演揉了揉脸:“余老师……按照节目组的要求,和村民交换工具必须支付一定的物资。”
刚才余弦和老婆婆说话的语速太快,又都是方言,特意补过方言课跟拍导演没跟上,没听清她们具体说了什么。
余弦笑道:“我用物资交换了,老婆婆家里的竹筐坏了,我们约定好等会编一个新的给她。”
看了看手里的柴刀,余弦又说:“柴刀是预支的工具。”
宁秋洋洋得意地补充:“你们没说不能预支呀!”
虽然不知道小天师为什么会说这里的方言,又非常自信可以编出竹筐,但有柴刀不用才是傻子呢!
跟拍导演无言以对,默默退回去了。
西林省气候湿热,各地都生长着竹子。
这个村里也是如此,村民的院子周围就有随手栽种的竹子,山上也有大片竹林。
竹林是村里的公共财产,节目组和村里签订合同的时候,就把这些竹林纳入了可采集的资源范围。
按照节目组的规划,竹子是前期的重要物资。
竹子简单处理之后就是筷子竹筒,还可以到便利店里兑换各种物品。
节目组特意没有提供工具,嘉宾想要伐竹就要费很大力气,到时候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。
没想到余弦会来预支柴刀这么一手。
上一季的时候,来自城市的嘉宾直接听不懂村民的家乡话,交流都费劲。
一直到了录製后半程,勉强和村民混熟了,才靠着比划和半蒙半猜进行物资交换。
不过那时候嘉宾已经积累了一些物资,没有那么急迫了。
耳机里传来导演的指示,跟拍导演看了看牵着手就要走远的两人,连忙说到:“余老师,这次你可以预支,但是在今天天黑之前,你必须要把竹筐交给老婆婆,不然节目组会扣除你的物资哦!”
走出两三米的余弦随意应声到:“放心,下午我就把竹筐编好。”